首页医药政策麻杏甘石汤原方功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神奇功效)

麻杏甘石汤原方功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神奇功效)

时间2023-10-30 05:54:26发布小蚂蚁分类医药政策浏览31
导读:一、麻杏甘石汤详细资料大全麻杏石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麻症集成》卷四。主治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基本介绍出处:《麻症集成》卷四组成,主治,附方,组成炙麻黄、杏仁、甘草、瓜蒌、力子、石膏、前胡、川贝、竹叶。主治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附方名称:麻杏甘石汤组成:为《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异名。见该条...

一、麻杏甘石汤详细资料大全

麻杏石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麻症集成》卷四。主治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

基本介绍出处:《麻症集成》卷四组成,主治,附方,组成炙麻黄、杏仁、甘草、瓜蒌、力子、石膏、前胡、川贝、竹叶。主治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附方名称:麻杏甘石汤

组成:为《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异名。见该条

名称:麻杏石甘汤

组成:为《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异名。见该条

名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用法:上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麻杏甘石汤原方功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神奇功效)

功用:清宣肺热

主治:邪热壅肺,发热喘急,烦渴,汗出,苔黄,脉数。现用于肺炎、猩红热(烂喉痧)、过敏性哮喘等

名称:七味散

组成:洋参、茯苓、归身、木香、藿香、甘草、谷芽

主治:麻症因服寒凉太过,肺虚不生津液作渴

名称:五福化毒丹

组成:玄参、尖生、花粉、僵蚕、桔梗、瓜蒌、甘草、天冬、麦冬

主治:麻症汇期,胎热目闭,颊赤喉痹。毒丹红肿

二、麻杏甘石汤的临证举隅

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方。原方用于: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条明言汗后热邪迫肺作喘之证治。方中麻黄配杏仁,目的为平喘止咳;麻黄伍石膏,则能发泄郁热,无论有无汗出皆可用之,犹如越婢汤之能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麻黄不与桂枝同用,能泄肺邪而不至大汗,故该方非辛温发汗剂,实为辛凉解热剂。本方重点在发泄里热,而非发散表寒,虽能发汗,但力量微弱,对发热汗出者适合,若恶寒无汗者,非此方可解。这里的“无大热”不是不发热,只是无壮热而已,“无大热”是疾病的过程,若汗不出,热邪自然鸱张。用麻黄透表,是给邪以出路,配石膏清里,是为杜绝邪热之源,后贤所用麻黄定喘汤,亦因之立法也。笔者以该方清里透表之特点,运用于多种疾病之中,每能应手取效,举例如下。

1.小儿尿频麦某,男,8岁,2001年9月21日初诊。患“肺炎”2周,突发尿频尿急1周,加重2天。刻下尿频每日10余次,伴尿急,但尚无腹痛、尿痛,尿检: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少许。面黄形瘦,咽部红赤,口干喜饮,大便不爽,纳差腹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证属下焦湿热,初用八正散加减未效,即用麻杏甘石汤加味:炙麻黄6g,杏仁9g,甘草3g,生石膏15g,瞿麦10g,通草9g,桑螵蛸9g,车前草12g,连翘12g,栀子8g,土茯苓15g。服3剂症状减轻,再进5剂,尿频消失。1周后复查尿常规正常,余无不适,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该患儿风邪犯肺在先,致肺气失于宣降,节制无主,则水之上源失控;加之水湿内停,日久化热,水道不利,膀胱失约而尿频。以麻杏甘石汤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提壶揭盖”,开郁利水,助膀胱气化而尿频自止。

2.不寐姜某,男,31岁,2002年4月11日初诊。自诉失眠2个多月,每晚仅能睡2~3个小时,头昏头重,口苦而干,平素喜食辛辣肥腻,易感冒。刻下头重目眩,身痛心烦,嗳气呕恶,不思饮食,舌红苔稍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热内蕴,治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用麻杏甘石汤去甘草加味:麻黄8g,杏仁15g,生石膏30g,黄芩15g,陈皮9g,竹茹10g,土茯苓30g,半夏15g,云苓12g,合欢皮30g。服6剂后睡眠好转,每晚可睡3~4小时,时有心烦,仍用上方服用1个月,诸症消失,失眠告愈,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平素肥甘厚味,积湿生痰,固痰生热,痰热互结,扰动心神而不能寐。肺主一身之气,气机不利,则湿浊难行,以麻杏甘石汤去甘草合温胆汤,开上通下,使湿去痰滑,热无所附,神志安宁而不寐可愈。

3.风湿热痹王某,女,44岁,2001年5月17日初诊。不慎外感咳嗽1周,近3天来右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行走困难,局部皮肤有灼热感,口干苦,小便黄,大便不爽,腹胀纳差,舌苔黄腻,脉滑。诊为痹证,属风湿热痹。治宜宣肺祛风、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以麻杏甘石汤加减:麻黄9g,杏仁15g,生石膏30g,滑石30g,黄柏9g,木瓜15g,葛根20g,土鳖虫9g,海桐皮15g,川牛膝15g。每日1剂,服5剂肿痛基本消失,再进5剂,屈伸行走自如,以上方去滑石、黄柏、海桐皮,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古代医家按病邪之偏胜,将痹证分为风痹、湿痹、寒痹和热痹。但诸痹很少单独存在,常常是各邪相兼。本例感受外邪在先,继之湿热内蕴,下注关节,气血瘀滞。治宜宣肺散邪,祛湿透热,用麻杏甘石汤开肺气之郁闭,则邪散、湿去、热除,痹证自能痊愈。

4.病毒性心肌炎池某,男,21岁,1999年11月23日初诊。因头晕、胸闷、心悸、乏力半月余,加重3天来诊。患者平素体健,半月前因感风寒,恶寒发热,咽痛而干而服药并输液,症状好转后即感心悸、乏力、头晕,3天前症状加剧,不思饮食,心烦失眠,大便不爽。刻下体温38.2℃,心律不齐,早搏6~8次/分,胸部X片提示肺纹理增强、紊乱,心电图示S-T改变,心肌酶谱指标增高,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痹、怔忡,乃肺气闭郁,脾肾两虚,治宜宣肺解热,健脾益肾,方用麻杏甘石汤加味:炙甘草8g,杏仁15g,生石膏30g,甘草9g,山药30g,蒲公英20g,黄芪20g,白芍20g,桂枝6g,桑寄生20g,菟丝子15g,赤芍30g。水煎每日1剂,服7剂诸症减轻,再进7剂,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未见异常,去麻黄再服10剂巩固疗效,再查心肌酶谱已属正常。随访年余未再复发。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学“惊悸”、“怔忡”、“心痹”、“虚劳”等范畴。感受外邪是其病因,同时人体正气受损。用麻杏甘石汤升宣肺气,既祛外邪,又助气血之通畅,为正气回复创造条件,有安内攘外之功,故能取效。

5.小儿夏季热唐某,男,4岁,2002年6月下旬患夏季热,发热无汗或少汗,烦渴多尿,纳呆神倦,齿发干燥不润,大便或溏或不爽。曾用西药退热、抗炎及激素治疗,热度反增。刻下面色萎黄,双目无神,舌苔薄黄微干,舌质淡,脉细无力。证属邪热郁肺,津气大虚,治宜清肺散热、化湿固阴,方用麻杏甘石汤加减:麻黄3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6g,太子参9g,五味子8g,云苓9g,扁豆9g,石斛10g,葛根9g,陈皮6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渴饮、小便均减,夜寐可安静入睡2~3小时。守方再进5剂,热退渴止,小便正常,夜安。仍有纳差便溏,上方去麻黄加山药、黄芪,再调理半月,胃纳增加,大便正常,体温无波动,告愈,当年夏季结束未见复发。

夏季小儿起居不慎,加之贪凉而致暑邪兼寒湿内侵,肺气闭郁,脾为湿困。小儿纯阳之体,津气易伤,津液不布,则烦渴多尿等症蜂起。以麻杏甘石汤开肺郁,清邪热,则能助脾运津除湿。

三、麻杏甘石汤的方剂1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今9克),杏仁五十个(今9克),炙甘草二两(今6克),生石膏半斤(今24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今1400毫升),煮麻黄,减二升(今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今400毫升),去渣,温服一升(今200毫升)。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论】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比较】无汗而喘、身恶寒,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热,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若有汗、或无汗、身无大热而喘,则宜用麻杏甘石汤两解。

四、麻杏甘石汤及喝水的方法总结

1、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可以把肺里面的邪气逼出来;石膏可以清热,有了石膏,麻黄的发汗的力量也不会太强,把麻杏石甘汤当作是一个标准的石膏麻黄比例,用半斤的石膏搭配上四两的麻黄,病人吃了之后几乎就不会发汗了。麻黄是开汗孔,可是这个人怎么可以流得出汗呢?可是实际上麻杏甘石汤证那个人多半就是像张仲景说的这样,流得出汗的。因为麻杏甘石汤是这个肺里面有邪气,闷热在那边,肺主皮毛。麻杏甘石汤它所面对的肺部,一定是比较干燥的肺部,它不像小青龙面对的是一个湿湿的肺部,小青龙加石膏汤是面对一个水很多又很热的肺,然后小青龙汤就直接面对一个又冷又湿的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在张仲景的原文里面呢,是把麻杏甘石汤当作是一个定喘的方剂。麻杏甘石汤的主证有喘。例如打完篮球,然后出了一身汗,然后脉就很沉迟,然后身疼痛,这样可以用桂枝新加汤那个麻杏甘石汤的咳嗽就是水比较少的,那水比较少的就是像博美狗或者吉娃娃狗那种叫声啊,就是那种咳起来很清脆的干咳声。无大热”是一个可以用来标示麻杏甘石汤的一个主证的一个蛮好标示法。但是也只能够说是蛮好,因为如果你的麻杏甘石汤证,是那种比较严重的肺在发炎,或者是,民国初年的时候,麻杏甘石汤在临床上面常常用在白喉这个病上面,那种很严重的发炎的现象的时候,人可能会高烧。所以万一你是有烧的时候呢,麻杏甘石汤还是可以用那如果是标准的麻杏甘石汤证,有这个热气闷在那边的时候啊,那个肺脉你会把到好像一个小馒头小气球一样,就这样子圆圆的鼓起来的。所以当你听到有人在干咳,但是那个干咳绝不是说一定要一点痰都没有啊,只是它不是像小青龙那样咳出来就一摊水那样的痰,就是麻杏甘石汤的痰可能是咳了一阵子才咳出一小坨浓一点的痰那样子。那你把你的肺脉,麻杏甘石汤证的时候呢,通常呢他的肺脉呢,是会鼓起来的,就是像圆敦敦的,你会觉得比平常有力气很多。麻杏甘石汤证常常会伴随一点点所谓的气管发炎或者支气管发炎。那如果你的那个肺啊,是有气管支气管发炎的话,那一条肺脉上面啊,你在那个时候把,你会把得到它突出一条像树枝状的像青筋一样的东西在那个脉上面。这个东西怎么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当人气管发炎的时候就把得到一条气管这样突出来,这是很奇怪的一种中医的这个照像的技术啊,就是当你气管发炎的时候就会把得到一条气管。麻杏甘石汤它到底是一个肺部有这个感冒的病邪在那边,所以还是需要发邪气的。那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要怎么用呢,那就是用五虎汤的时候啊,你就先开始的第一天,你用麻杏甘石汤,那麻杏甘石汤可能会把他治到好个五六成、七八成。那如果还有继续咳,然后你把到这个脉有这种气管发炎的这种脉,那你会知道说,可能麻杏甘石汤消炎的效果没那么细致,那这样子的话,你就在麻杏甘石汤里面加一点桑白皮再继续吃。

喝水的方法

喝药期间尽量少喝水,就是不渴绝不要喝水,那就是有些人他就是有那种一天要喝几大杯水的那种习惯不对,所以他就是渴或不渴他都会习惯性的拿水来喝。吃真武汤就千万不可以有习惯性的喝水动作,就是渴了才喝水,而且喝水一定要喝很接近烫水的温度的那种温水,就是你要觉得那个水如果大口喝会觉得被烫到,那种温度的水就刚刚好,那如果是喝起来跟体温一样那种温度,真武汤在吃的时候不能喝这种温温冷冷的水。所以要喝那种几乎是烫水的温水,喝水每次就喝两三口就停,不要多,那这个呢,是使用真武汤的诀窍。如果你吃真武汤啊,不是这样子守住你的这个水的摄取的话,真武汤吃下去问题会很多,第一个是没效,第二个会上火。就像我们有用过真武汤的朋友他就说,如果吃真武汤的水不够热的话,反而会便秘。那我听了他讲我才想起来说对哦,我有时候用大口温温水吞真武汤,吃了之后反而会,就是肛门会痛,会有一点闹痔疮,可是我用很热的水吃,就反而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真武汤的药性是不喜欢水多的,所以水要尽量喝的很少,尽量喝的很热。那当然家常之中喝任何的饮料都不能喝啦,那那个水果就不能吃啦,生菜也不能吃啦,那如果你要去买汉堡的话要把生菜拿掉啊之类的啊,就是这样子比较安全一点,这样比较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这种喝水的规矩会不会觉得心里头有很多反感的想法。水喝那么多,脾胃会太湿。我听到那句话的时候我是非常的不认同,不以为然的,因为我在那之前呢,我是那种遵循每个人每天要喝八大杯水的那种在过日子的人,所以我每天就是灌水如牛饮一样子在喝的。我一天比较厉害的时候我一天可以喝六公升的水,就是喝到那种好像看东西都在发白那种接近昏倒,然后那时候我会觉得这叫做排毒啊,你看我身体好干净,看东西都变白了,就是已经喝到蒙掉,就是喝水都会醉的。那就是我从前是那么离谱的那样子喝水的人,所以一旦开始学中医啊,听我们老师说水不要喝多,我会觉得,这个人的想法好像很不对劲啊,会有那样的感觉。可是我学到今天我才发觉说,在治病的过程,这个喝水这件事的确很有得考究。因为呢,我前一阵子的课有跟同学岔题讲到所谓的断食疗法对不对?那个时候我跟助教还有些朋友就在试验,那就发现果然如那个断食疗法的书上所讲的,就是人的消化机能其实是用掉很多的能量的,如果你几天不吃饭,让这个消化机能不用拿来消化,那个能量可以拿来把你的癌症吃掉,把你的毒素都排掉。也就是断食之所以能够排毒、破阴实的效果,不是因为你吃了蔬果,所以身体干净了,不是。而是因为你不动用你的消化能力,那个能量可以拿来做别的事,而那个能量非常之大,就是断食疗法的精华在这个部分,不是在吃什么青菜水果排毒啊。那同样的,人体喝水、吸收水、代谢水、排出水,要不要花能量?当然是要。就是人体在消化水、代谢水的过程,其实是很花人体的能量的,所以我从前这种过去的观点会觉得,水吃下去就是清理肠胃、清理细胞排毒嘛,就是那种想法,就是忘记了人体是需要能量来消化水的,尤其我从前还是喝冷水的,就是身体还要负责代替微波炉、电暖炉,把那些水烘热再开始消化,身体其实是好可怜好可怜的。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麻杏甘石汤武汤麻黄杏仁甘草甘草石膏汤发炎
鹿泉中医院是几级医院(唐山铁路中心医院) 薇旖美三型胶原蛋白价格(胶原蛋白对人体的作用)